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公告訊息 > 最新消息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對抗氣候變遷:生活中的 9 招節能減碳方法

9招減碳生活
9招減碳生活
  1. 利用大眾運輸通勤

全球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民眾開車上班,這也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

若我們能改變每天的通勤方式,搭乘捷運、公車,或與住的近的同事共乘,甚至挑戰騎腳踏車上、下班,不但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能同時減少空氣污染,提高運動量!

  1. 使用節能家電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節能家電,以家中最耗電的冷氣為例,設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在 10 坪大小的房間內全年運轉,比起沒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平均 1 年可省下 500 - 700 度電,減碳約 300 - 400 公斤。

  1. 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理性投票

政治之所以存在,是為了管理眾人之事,日常中的節能減碳固然重要,但若能將氣候問題提高至法律層級處理,不但能夠全面地推動改變,更能受惠於法律的強制力而進展更快速。

  1. 拒用塑膠製品

隨著海洋塑膠污染使海龜、鯨豚受害的新聞頻傳,減塑逐漸成為全球顯學,各國政府陸續頒佈法令禁用塑膠,日常減塑,不僅保護環境、避免無辜生物受害,還能減碳阻止氣候變遷加劇,一舉數得!

  1. 培養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

你知道吃一份牛排會釋放 330 公克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 4.8 公里嗎?

畜牧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就是這般超乎你我想像——光是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佔全球排放量的 18%,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等)的碳排放量加總起來還多。

  1. 重複利用降低物慾

我們所穿的每一件衣服、所用的每一項物品,在生產、運送的過程中都累積了或多或少的碳足跡。人類的生存活動無可避免地會消耗地球資源與能源,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對手中的物件心懷感激,正確使用每一樣產品,在安全範圍內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尋找重複利用的可能,為手中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用。

  1. 學習/傳播氣候新知

1975 年,氣候科學家 Wallace Broecker 首次提出「全球暖化」的說法,他在論文中預測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將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然而,當時人們卻因氣候變化緩慢又抽象而喪失警覺,與阻止氣候變遷的黃金時機擦肩而過。
45
年後的現在,氣候問題已迫在眉睫,我們更應該時時關心環境變化,學習氣候新知,並且努力喚醒更多人一起瞭解氣候變遷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衝擊、我們又能如何以行動來減緩氣候變遷加劇。
畢竟一個人,真的很難改變什麼,但一個人,可以吸引一群人;當一群人團結往同一個目標前進,一定可以帶來改變!

  1. 轉用電動車

全球環保意識高漲,電動機車、汽車也橫空出世,各家車廠紛紛推出電動車款,電動車化趨勢儼然勢不可擋。

使用電動車有什麼優點?

  •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降低車輛行進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 電動車減速可回充電力,因此在塞車怠速時能將動能轉為電能,適合住家附近缺乏便利大眾運輸工具的都會通勤族作為代步工具
  • 為鼓勵民眾轉用電動車,政府免徵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車輛牌照稅(期限至 110 12 31 日)
  1. 親近再生能源

雖然使用節能家電、轉用電動車都能幫助我們在日常中減碳,但若以全生命週期來看,任何電器產品在製造、使用甚至回收時都須耗電,而目前臺灣的電力來源仍有約 40% 左右的燃煤發電,持續製造空氣污染並排放二氧化碳。

換句話說,無論您我在生活中如何想盡辦法減碳,只要源頭發電的方式依然使用化石燃料,達成環境永續目標、減緩氣候變遷就仍有一段長路,需要政府、企業與民間共同努力。

現有的發電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身為地球公民,我們可以選擇親近相較之下更環保、永續的再生能源,從源頭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的能源使用習慣!無論是在自家屋頂、廠房安裝太陽能板,或是參與公民電廠集資,甚至是在社區大會中提議使用再生能源,都是增加社會大眾對再生能源的認識、加速再生能源成長的養分與推力。

 

您我值得更好的質感、更永續的生活。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推動綠色生活的工作,透過分享訊息、捐款支持或連署發聲,都是爭取更乾淨宜居環境的重要力量,期待與您一同成就美好的地球家園。

資料來源:GREENPEAC

  • 市府分類: 宣導活動
  • 最後異動日期: 2025-09-26
  • 發布日期: 2025-09-26
  • 發布單位: 臺中市北屯區軍功衛生所
  • 點閱次數: 32